当前位置: 首页 >留学资讯 >行业新闻 >2022年,大学老师不能错过的5本好书!|荐读

2022年,大学老师不能错过的5本好书!|荐读

来源:麦可思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31 09:02:02

新春佳节到,小编祝各位读者新年快乐!听说,许多老师在假期也会“充电”、学习。因此我们特地为大家精选了5本好书,希望老师们在书中也能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推荐书单

推荐书:《我的二本学生》

作者:黄灯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的二本学生》与其说是一本书,倒不如把它看作是一位老师对于自己教学经历的实录。诚如作者黄灯在序言所言,它是一本教学札记,更像是“普通高校教务处要求老师提供的教学反馈”。黄灯曾在一所二本院校从教15年,花名册上显示她教过的学生接近5000人。丰富的一线教师从教经历让她有了最直接、最真实的对80后、90后两批年轻人的观察视角,而作为见证者的她同时也获得了成长。

“随着时光的推移,以及对学生毕业后境况的跟踪,我深刻意识到,中国二本院校的学生,从某种程度而言,折射了中国最为多数的普通年轻人的状况,他们的命运,勾画出中国年轻群体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她说,在自我挖掘、自我提问式的写作过程中,本书承载的落脚点,意在探讨中国转型期青年群体尤其是普通青年群体的命运和可能。

“多年来,在对学生毕业境况的追踪中,负载在就业层面的个人命运走向,到底和大学教育呈现出怎样的关系,是我考察学生成长过程中,追问最多的问题,也是本书竭力呈现的重点之处。”孩子们的就业命运究竟和大学教育有怎样的关系?这是黄灯思考最多的问题。因此她对比了自己两次当班主任的经历。黄灯想追问的是学生背后的社会关系、原生家庭、个人能力在就业质量中所占的具体权重。“如果其权重越来越被个人实际能力以外的因素左右,那么,对大学教育的审视将来会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书中,有她进行公共课教学的经历分享,这里也成了她自我生存状态调整的开端;还有她自主实行“导师制”的尝试,通过这样的近距离观察,她看到了年轻人所呈现的丰富性,同时也深刻感知到了大学对于农村孩子的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纪实性书籍,通过丰富的大学生故事展现了来自二本院校的年轻大学生的思想、信念、追求乃至困惑,也为所有人了解当代普通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视角。

推荐书:《大学的意义》

作者:梅贻琦

编者:朱永新

出版单位:古吴轩出版社

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和学术研究领域,“清华”二字如雷贯耳。而在清华校史上,“一代斯文”梅贻琦校长之名更是永志弗灭。梅先生毕生笃志办学,在主持清华大学期间,他奠定了学校校格,即严格遴选师资以及推行集体领导制度。梅先生认为大学的目的无外乎研究学术与培养人才,大学之大不在高楼林立,设施先进,关键在于大师群集,师道谨严,言传身教,春风化雨。《大学的意义》一书收录了梅先生26篇文章和讲演词,篇篇文白风清,字字透露出梅先生对教育的憧憬,对后辈的期许,对家国的关怀。

全书分为四大篇章,包括“大学与教育”“青年的使命”“校长的态度”“清华之为清华”,其中不乏一些可以让广大教育工作者醍醐灌顶的至理名言。

“大学与教育”一章展现的是梅先生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的深刻理解,明德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新民意指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宣扬做人治学要齐头并进,不可偏废。梅先生还提倡通识教育,而正是这样的理念造就了清华大学“重通达,轻专精”的教学风尚。

在“青年的使命”章节,梅先生抒发了自己对于青年求学与成长的看法观点,寄予学生为人处世切忌偷懒取巧,虚浮作伪,而要从通识教育出发,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心性所向,持志坚定,以成为社会中流砥柱为志向,不苟且于眼前利益而随波逐流。梅先生还撰文大力提倡体育锻炼,希望青年学子通过团队运动健全体魄,培养精气,激发协作精神,养育尽己所能,胜不骄败亦不馁的优良品性。

“校长的态度”则收录了梅先生的几篇演说词和日记。梅先生担任清华校长期间,正是国事蜩螗、风雨飘摇之际。梅先生结合时局,号召师生致力学术,各尽其职,造就人才,竭力救国。七七事变之后,清华师生流离西南,后暂避昆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于1938年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资匮乏,强敌环伺,梅先生仍然坚持每年撰文记述学校概况,也就是“清华之为清华”章节收录的系列文章。文中详细描述了清华大学在烽火连天的局势下躬耕教育、培养人才的详细状况。

梅贻琦先生为人温文尔雅,平易近人,行文简洁晓畅,逻辑连贯。相信读者能从这本文集中读出梅先生心中的“大学的意义”,体会梅先生“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的赤子之心。

推荐书:《大学理念重审:与纽曼对话》

作者:雅罗斯拉夫·帕利坎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雅罗斯拉夫•帕利坎是耶鲁大学历史学荣休教授,也是享受斯特林津贴教授,被媒体称为有信仰的“杰出学者”。

约翰•亨利•纽曼是十九世纪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也是博雅教育理念的倡导者之一。在牛津大学生活了近三十年的经历,让牛津为人称道的“学院制”“寄宿制”“导师制”成为构筑他大学理想的重要内容。纽曼主张教学与科研相分离的教育观。他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理性,大学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理性,重视人的因素。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主动性。许多理念沿用至今。

二者思想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大学理念重审:与纽曼对话》即为此提供了契机。本书作者帕利坎通过与纽曼所著的《大学的理念:界定和诠释》“对话”,实现了与纽曼的“神交”。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思考大学的性质和目的,评价大学的职责、指导原则。帕利坎称该书“的的确确是这场对话的结果”。

例如,在纽曼看来,大学,“这是一个教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大学定义的最基本的含义就是他在提出这一定义的时候所说的,其目标是……智性的,而不是道德的,而大学的教师应当为“关怀学生的道德负责,但是更直接的是为他们的心智成长负责”。但是帕利坎认为,“知识即其目的的原则必须和更大的更具综合性的一套基本原则结合起来,这些原则可以归纳为‘智性美德’这样的标题。”

在第七章“大学的职责”中该书作者指出,“纽曼对大学职责的规定需要批判性重审,因为在许多重要的方面,他的规定似乎都没有充分定义出我们这一关键时代的大学理念。但是他提出的问题过去是,现在也是恰当的问题,如果不提出这些问题,则大学的理念和大学的使命就都不能被制定出来,甚至得到合理的讨论,遑论评判性的重审了。”例如,他指出“大学就是生意,而且是一种大生意”,一所大学的职责问题不是把大学当作生意来经营的问题,也不是在一所大学里运筹其他种类的“任务”和“事务”的问题,而是如果大学应该有权利被称为“大学”,那么大学必须从事哪些种类的“业务”,依从谁的大学理念?

推荐书:《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十四篇历史特写》(增订版)

作者:[奥]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舒昌善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9年6月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世之作,是一部杰出的、独具特色的人物传记作品。作者选取了世界历史中的十几个决定性的瞬间,让我们清清楚楚地看见人类的历史是怎样在关键的一瞬间被改写。书中有十三篇都是写人,而只有《攻占拜占庭》属于描写一个帝国的灭亡。茨威格通过出色的文笔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出了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各个杰出人物的独特经历,带给人强烈的触动。

书中文笔酣畅淋漓,文字发人深省。例如,在描写格鲁希葬送拿破仑的命运的时候,作者以这样的评价完结此章:“那关键的一秒钟的犹豫,便得到了如此可怕的报复。在尘世的生活中,这样的一瞬间是很少降临的。当它无意之中降临到一个人身上时,他却不知如何利用它。在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顺从、勤勉、谨慎,都无济于事,它始终只要求天才人物,并且将它造就成不朽的形象。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到那属于英雄们的天堂。”

这本书也是一部早在1980年代就堪称流行经典的大学校园书籍,影响了当时众多学子。“书中的人物灿若星辰般地闪耀光辉,烛照人性也普照人类。该书笔触精致清冽,文字洗练生动,极富韵律之美和人文之蕴。书中 14个人物各具主题,独立成篇,作者对他们的诠释虽然难免有片面之嫌,但细品之余还是给人良多启迪,令人不忍释卷。”

推荐书:《日本高等教育的奇迹与反思》

作者:[美] 布雷恩·J·麦克维

译者:徐国兴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日本高等教育的奇迹与反思》是一本美国文化学者撰写的关于日本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更确切地说,是一本关于日本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为什么如此之低,但日本人却又不思悔改的反思型专著。作者是普林斯顿大学人类学博士,美国心理和政治人类学家。他长期在东亚尤其是在日本生活、学习和工作,本书即是他在担任东京女学馆大学文化和女性学习系主任时所作。本书冲击了人们对日本高等教育的美好想象,也启迪我们思考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未来。

作者在书中提到,现代世界里对日本高等教育制度长期举世褒扬。而他基于在日本高校教与学的长期经历,认为日本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如此之低,但日本人却又不思悔改。

作者认为,在日本,除去极少数精英大学之外,在大部分高校,尤其是在高校的本科课堂上,对于专业知识技能,大部分本科生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学习动机与欲望,更不要说有相应的学习行为了。自然,其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之低令人咋舌。与此相应,大部分本科任课教师也没有教学上的动机与欲望。所以,几乎所有高校的本科课堂教学行为都是象征性地走过场。更为奇怪的是,大多数高校的管理者也对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上无任何动机的本科生一味迁就,除去强化形式严格的学习和教学的管理程序之外,在实质性地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上长期无动于衷。

作者指出,对学生而言,(后)工业社会的学校教育应该具有如下四个基本功能:教育、社会化、选拔、储存人才。深入研究发现,日本教育在社会化、选拔和储存人才三个方面做得相当好。然而,在教育方面却不尽如人意。

他写道:“日本教育制度在培养勤奋的劳动者和举止得体的公民方面极为成功。然而,在其他方面,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层次,日本教育极为失败。尤其是很多学生在批判性写作、条理清晰地理论、令人信服地和充满激情地进行观点表达上没有受到很好的训练。”

又如,在第五章“静默之教:学生冷淡的社会心理学”,作者写道:“当作为教师,与一群日本学生一起在教室里的时候,我常常疑惑,为什么相当多的学生看起来好像内心不安?问题不在于他们太不善于表达自己(能力),而在于他们好像太害羞而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在该章节,作者着重研究了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关于日本大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研究,像极了对当代中国大学课堂现状的映射,或可给我们以启迪。返回,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榛橡留学网 冀ICP备2022006011号